潤洋供應鏈管理(上海) 有限公司董事長、優基供應鏈管理(上海) 有限公司董事長房恒金(左)在自己辦公室接受中國創業家網總編輯、中國企業家聯盟網總編輯、中國出版傳媒網總編輯、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兼職教授吳禮明博士(右) 采訪時合影 儲占利 攝
編者按:物流與農業有怎樣的關系?
潤洋供應鏈管理(上海) 有限公司董事長房恒金從事國際貨運物流10年來發現:物流的發展,可以推動產業布局合理化,并可以深刻影響農業生產水平和流通狀況,從起源地到消費地對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可以進行有效儲存、流動和控制全過程。于是,他嘗試從物流出發,與農業結親,在上海外高橋地區把國際物流做得紅紅火火之時,又乘勝在長興島拿下100畝土地打造農業生產 “區塊鏈”, 便產生 “優基供應鏈管理(上海) 有限公司”。
房恒金的探索告訴我們: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做強農業需要物流,做好物流必須適應農業發展。
中國創業家網上海11月24日特稿(首席觀察員 吳禮明)初冬氣候,乍寒還暖。
當新的一天一輪紅陽從上海外高橋的江面噴薄而出時,潤洋供應鏈管理(上海) 有限公司董事長房恒金已在自己租賃的60多畝堆滿集裝箱的場地上走了一圈,也思考了 “一圈”。
“做企業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以此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 ,房恒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從承包倉儲到經營物流
房恒金1967年3月16日出生于山東泰安市高新區一個農民家庭,上有兩個哥哥、1個姐姐,下有1個弟弟,自已排行老四。
由于當時農村苦澀,為了生存,1986年7月,房恒金初中畢業后便遠足他鄉上海,在一家外運汽車隊做搬運工,開始了他的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的艱辛之旅。
追求真理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在實踐中認識真理,在實踐中檢驗真理,需要時間,需要熱情,更需要科學的態度。房恒金一踏進外運汽車隊便與 “倉儲運輸”打了19年交道,也積累了19年的外運經驗。
2005年,房恒金終于承包到了坐落上海寶山區的華航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一個物流倉庫,當年就收益40萬元,直到2009年收益100萬元。
這是2009年7月,在一位朋友介紹下,他來到上海外高橋地區開始租賃30畝土地來創辦自己的物流公司并擔任法定代表人,2012年又租賃了30多畝土地,直到2018年公司名稱變更為 “潤洋供應鏈管理(上海) 有限公司” ,寓意是 “立足上海,放眼世界,遠航四大洋而又潤物細無聲”,所以叫“潤洋”。
的確,自房恒金創辦公司這10年來,每年營業額都超過1000萬元,并以8%-10%的速度遞增。
一位跟隨房恒金20年至今退休后還在房恒金公司上班的老員工儲占利說: “房恒金為人謙和好學,做物流駕輕就熟,因為他善于從別人那里吸取教訓,并認真思考和學習成功經驗,從沒有虧損過;而且他注重員工福利和培養員工素質,所以我們大家都愿意跟著他干” 。
從經營物流到農業 “區塊鏈”
房恒金介紹說,潤洋供應鏈管理(上海) 有限公司已具有較大專門從事國際貨運物流服務的規模,已形成從上海外高橋到世界各地往返貨物運輸配送倉儲一體化,有數千家合作伙伴。
現在潤洋供應鏈管理(上海) 有限公司備有大型集卡車輛6輛,小型客車2輛,可承接各類大、小噸位貨物,并可為貨物代辦保險,在運行期間保證貨物安全,24小時提供貨物查詢、業務咨詢、裝箱、報關和運輸到碼頭,實現 “誠信、準時、安全、便利”的服務目標。
房恒金說,在多年的物流經營中,經過嚴格考核,公司有60多名員工予以 “全天候”服務, “只要您有貨,無論何時、何地,我們就能立即、就地提供上門提貨,安全 、可靠、快速” 。
“看來,您的國際貨運物流做得很成功。那么,又是怎么想到做農業 ‘區塊鏈’?” 我問。
“做國際貨運物流可以發現并推動產業布局合理化,并可以深刻影響農業生產水平和流通狀況,從起源地到消費地對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可以進行有效儲存、流動和控制全過程。所以,我想嘗試打造農業生產 ‘區塊鏈’” 。房恒金充滿信心的回答說。
吳禮明與房恒金在長興島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察看大棚作物長勢 儲占利 攝
“我在長興島通過流轉的方式拿下100畝農田,主要是搞個試點,一旦成功,將按計劃鋪開” ,房恒金說, “尊重物流可以反哺農業的客觀規律,并不是否認發揮主觀能動作用。這要求我們要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我們與國家級新媒體——中國創業家網已達成在長興島共建 ‘中國創業家網長興島農副產品生產基地’的協議,將蔬菜、草莓、蜜梨、桔子、水產品、養羊、養雞鴨鵝分門別類并融合一體,這不僅包括耕作種植業,而且還包含林、牧、副、漁等業。”
“中國創業家網長興島農副產品生產基地” 將掛牌
應用區塊鏈技術,最大的收獲是農業。
早在2年前,中國創業家網就在設計打造 “互聯網+田園綜合體+農業旅游(含打造電影電視基地)” 項目,并設計把區塊鏈技術應用到農業中。這次與房恒金一交流,雙方便碰撞出火花,立即達成共建 “中國創業家網長興島農副產品生產基地” 協議。
吳禮明與房恒金在察看草莓長勢 儲占利 攝
吳禮明與房恒金在鄰村長明村錢森忠的桔園里商議將引進該品種良桔時三人合影。儲占利攝
隨著人們對農業產業鏈的認知,農副產品作用越來越特別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每時每刻都要和農業的成品——食物打交道。尤其是在近兩年的國際貿易戰當中,很多人都意識到農產品不僅是必需的生活物資,更是一個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乃至是維護其貨幣與金融體系穩定的貿易工具。
那么,“中國創業家網長興島農副產品生產基地” 將如何運用區塊鏈技術與農副產品結合?怎樣改變傳統的農業質量與安全性水平?
房恒金認為,將從消費者與農業產業鏈之間的信任成本考慮,重新布局長興島100畝土地,并把林、牧、副、漁等業與農業生產產業鏈結合,并同時發揮物流作用,在農業產業鏈的數字化改造、農產品質量體系標準化中來提升整個商業環境的誠信度。
房恒金說,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十分重視把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作為做好“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來抓,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求能否落到實處,直接關系到農村工作硬任務能否按期完成,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能否實現的問題。
“我們打造‘中國創業家網長興島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就是在長興島搞一個試驗,以促進當地政府在干部配備、要素配置、資金投入、公共服務等方面切實把 ‘優先’體現出來,動真格、見真章”。
看來,“中國創業家網長興島農副產品生產基地” 非常值得期待。從物流出發,與農業結親,房恒金從未停止過探索的步伐,但是,他突然間憂心仲仲起來,他預感到了一場新的 “爭搶戰略資源之戰”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