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以前一直訂《文匯報》,我小時候看慣了,那時知道有記者署名,應該從這個挺特別的名字“練性乾”開始,每次這名字 出來,前面都加一個“本報特派記者”,“本報駐美記者”,感覺上他不是一般的記者,風光得很。我從來沒有把他當作體育記者,因為他是一位駐外記者。這些年 體育記者協會出書,也從未把他的作品收入。
“他寫的體育文章角度很好,文筆也出色,加上信息量大,一個人可以頂人家幾個人。他也是復旦新聞系畢業的。”讓何慧嫻這么稱贊的,應該是一個人物了。
練性乾現在哪里?好像沒人知道,網上查一下,只知他近年研究南懷瑾,出了幾本書。
幾經周折,幾天之后,我到了練性乾的家。
“體育記者和政治記者的區別是,體育新聞記錄著人們的成功,而政治新聞記錄著人們的失敗”。練性乾一開口,就是西方著名的體育新聞論,這句話最早是美國大法官厄爾沃倫說的,他看《紐約時報》喜歡從后面體育版看起,最后才看頭版。
沒辦法,誰叫練性乾喝過二十年洋墨水?
練性乾的記者之路在他們那一代算是曲折的。1962年復旦新聞系畢業后,常年擔任新華社駐外記者,包括三年駐埃及,六年駐坦桑尼亞。后來加盟《文匯報》。
應該說,練性乾的一炮而紅在新德里亞運會。他利用英文好人脈廣的優勢,人還沒到新德里,就寫了幾大篇特稿,未出國先轟動。
“其實這些數據在宣傳資料里都有,不過是英文的,加上印度使館里有朋友,所以,我就集中歸納了一下。”練性乾現在說得輕松,但當時他那信息量大、社會觸 角廣、文筆又輕快的報道風格震動了體壇。何慧嫻口中的“練性乾一個頂好幾個”的說法也是那時候落下的。據說當時新影廠去新德里拍亞運紀錄片,導演陳光忠要 求按照練性乾的文章路子來拍。
《文匯報》總編輯馬達自然也有面子,事后給了練性乾50元獎金。在當時大約 是一兩個月工資了,而且一年后練性乾遂了他的心愿,成了《文匯報》駐美記者。對于一個新聞系畢業生來說,無論是體育記者、娛樂記者,還是政治記者,只要駐 美,都是一筆極重要的履歷。對練性乾而言,是一組亞運會特稿鋪的路。
練性乾駐美記者的光環從1983年至1985年閃了三年,至今可以感受到他的驕傲。在他家客廳里,掛了一張美國總統里根接見他的照片,還有里根的簽名。
他1986年回國,擔任《海外文摘》副主編,其間客串采訪亞運和奧運,1990年北京亞運會是他最后一次“混體育”。在亞運新聞中心任副主任,是新聞司 司長吳重遠點名的,當時主任是新華社體育部主任章挺權。之后就在《海外文摘》,直至2001年退休。之后就著書立說,介紹南懷瑾,和南懷瑾一樣,練性乾也 是溫州人。
“1984年,馬達給我下的命令是:今年你最大的任務不是白宮,而是洛杉磯。那一次,中國大陸 去洛杉磯采訪的有65人,代表15個單位,比兩年前的新德里亞運會少很多。在新德里,我們派了95名記者去。”練性乾一開口,就給了我一直想尋找的答案。 和練性乾聊天時有個感覺,他凡事愛和新德里比較,因為那是他在體育報道的高峰。
回頭看,28年前的洛杉磯給中國人提供了一個掌故,一個驚喜和兩個熱點。
一個掌故是劉長春,因為中國首次派選手參加奧運,就是1932年的洛杉磯,所有的記者都想找出這層回歸的意義,“我有一天在華府的檔案館調出了1932 年整年的《洛杉磯時報》縮微膠卷,我想查一下當初美國人怎么寫劉長春的,但就是沒找到。”當時中國體育的地位也可見一斑。
驚喜是許海峰。許海峰拿冠軍時,除了《體育報》張振亭及新華社記者等少數中國記者一直守在那兒,其他記者都是聞訊撲過去的,因為射擊場確實太遠,從新聞 中心過去要一個多小時。而且當時中國首金的第一著眼點也未必是手槍射擊的許海峰和王義夫。何慧嫻就說過,她是在趕往射擊場堵車時,看到中國代表團團部的人 騎著摩托車迎面過來,說是回去取國旗。許海峰第一,王義夫第三。不知是組委會沒想到有中國人贏得這第一金,還是沒想到兩個中國人同時登上領獎臺。
練性乾那天也是因為路遠堵車,錯過了見證許海峰“零的突破”的瞬間。到射擊場時比賽已經結束,發獎儀式尚未舉行。但“老練”就是“老練”,儀式結束后, 頒獎的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和洛杉磯奧組委主席尤伯羅斯同時離場,老練趕過去各問了這兩位的感想,薩馬蘭奇和尤伯羅斯也都說了兩句場面話,不過彼時彼景,能 采訪到這兩位大亨,也是獨家了。
熱點有二,一是女排,二是朱建華。
單說朱建華,當年21歲,三破世界紀錄之后,他成為中國洛杉磯奧運的最大熱門。練性乾在洛杉磯先搞了個“獨家”:采訪1936年柏林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的 跳高選手吳必顯,吳必顯當時正好住在洛杉磯。“吳必顯在比賽中只跳過1米82,名落孫山。他希望朱建華能奪金,實現他埋在心里50年的愿望……”。
想想有意思,體育就是輪回,人生就是反復,1983年9月上海全運會時,朱建華跳高時,全場其他項目都停了,為的是給他一個安靜的氛圍。誰知一切都成了朱建華的劫數。
上海全運會,朱建華跳過2米38,比三個月前他創下的世界紀錄升了一厘米,洛杉磯奧運前一個月,他又在德國跳出2米39,令東道熱門默根堡甘拜下風。洛 杉磯奧運會上,朱建華從2米15起跳,到2米31,都是一躍而過。到2米33,朱建華第一次沒跳過,而默根堡率先成功過關,另一名瑞典選手舍貝里在第二次 試跳2米33時也告得手。朱建華在準備第二次試跳前,場上發生了意外,跑道上舉行的1500米決戰出了狀況,英國名將奧維德突然倒地,引起場上混亂,跳高 比賽只好中斷。
“我在現場看著,當時場上很亂,連救護車都來了。后來好像又有其他比賽的發獎儀式,朱建華被耽擱了很久。”練性乾回憶道,他心中的失望也不是一點點,因為當天他在田徑記者席上曬了四小時,加州的陽光之烈也是有名的。
朱建華后來放棄了2米33試跳,直接要了2米35,最后兩次都沒能過桿,而默根堡順利跳過,贏得了冠軍,朱建華只取得季軍,引得全國一聲嘆息。
“這只能證明一個跳高規律:世界紀錄保持者都拿不到奧運會冠軍。”練性乾至今還相信這一點。而至今,關于朱建華的故事,在中國人的心中還留著隱隱的痛。
至于洛杉磯的另一個熱點,到后來則成了中國人心中永遠的豪邁,那就是中國女排。
不過,那就是何阿姨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