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何慧嫻也有意思。那天參加完上海旗忠球場的活動后,我送她去虹橋機場。辦完手續,我們找了個肯德基店,就聽著何阿姨說遠去的故事。
這么多年來,報道中國女排人物,首屈一指的記者還是何慧嫻。哪怕是近年,一些老粉絲看到她還會說“我是讀你女排文章長大的”,“我是讀你文章知道女排的。”對于一位曾做過記者的人來說,這種話猶如美好的音樂般悅耳。
何慧嫻寫的關于中國女排在東京世界杯首次獲勝的《拼搏》,《我認識的郎平》至今依然是中國體育的傳世之作。她寫女排的影響力,后來驚動了乒壇元老徐寅生,1983年東京世乒賽,“欽點”何慧嫻隨軍采訪,何慧嫻也用她經典的婉約筆觸寫出了全新的郭躍華、曹燕華。
“我一直講究五官采訪,即看、聞、聽、感覺現場。”女排的生活給了她豐富的寫作源泉。到了1984年奧運,何慧嫻的最大的任務還是中國女排,“但怎么找到鮮活生動的細節,怎樣寫出有深度的綜合稿,怎么后發制人,奧運會對我提出了挑戰。”
因為奧運會的現場及媒體流程恐怕是這“五官采訪”的毒瘤,大家看得到的細節已經早由通訊社和日報記者通告天下,賽后半小時的記者會也沒特別的新聞,因為記者和采訪對象單獨相處的時間幾乎是零。但何慧嫻做了一件連她自己都后怕的事。
“我到洛杉磯后,就在尋找采訪中的拐杖——能互相幫助的記者。我在新聞中心認識了《洛杉磯時報》記者何大衛,后來又認識了他的日籍太太何文黛,他們都在臺北學的中文,我們交流得很好。有時何文黛就開車接送我。”
在洛杉磯,這樣的拐杖太難得也太重要,何慧嫻說了幾次洛杉磯是“車轱轆上的城市”,偌大的洛杉磯,沒有車極不方便。雖然何慧嫻為了搭乘新聞班車,在新聞 中心不遠的官方小酒店住下,但新聞班車開不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而那里是女排的下榻地,在女排贏得冠軍的翌日清晨,何慧嫻覺得必須要去那里采訪女排。
“我必須要寫出深度的女排報道,必須要有鮮活的細節,如果過幾天,人們會淡忘發生的點點滴滴。”何文黛開車送她到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門口?;侍觳回撚行娜?,果然在中午前,她見到了郎平和張蓉芳。
女排姑娘都叫何慧嫻“管家”,關系非常親近,這綽號是郎平叫開的,而郎平在北京女排時,何慧嫻就和她很熟。“其實我比她們大不了多少,而且我自己也是女排選手出身,能聊到一起來。”
何慧嫻曾在復旦大學女子排球隊任二傳,這支隊伍后來也是國內聯賽甲級隊,正因為這層關系,她后來和江蘇女排的鄭滬英、江蘇男排的袁偉民很熟。用她的話來說是“戰友”,后來鄭滬英成了袁偉民太太,袁偉民成了中國女排主教練及以后的體育總局局長。
“一高一矮,一前一后,一南一北,相得益彰”。這是“何管家”當初形容郎平和張蓉芳著名的句子。而那個早晨,何阿姨就夾在這一高一矮、一前一后之間進了 奧運村,進了大門,進了宿舍樓,當遇到保安懷疑的眼光時,郎平或張蓉芳就送上一顆中國代表團的紀念章,人家也就網開一面了。
就這樣,“我像夾心餅干一樣混入女排宿舍”,終于得到了難能可貴的面對面采訪機會,女排主力一個一個地采訪。到飯口了,隊員們去餐廳打點飯回來給“管 家”,錄音機的磁帶用完了,那就用筆記。“我當時只有一個心愿,把所有的細節都記下來。這些原汁原味的東西,用第三人稱是無法完全體現的。”
原汁原味,加上何慧嫻拿手的“五官”采訪手法,后來成為《新體育》上長篇特寫《我在洛杉磯的日日夜夜》和《我的事業我的心》中一段段感人的情節和語句。
女排宿舍中興奮的采訪結束,夜幕也快降臨了。何慧嫻無限滿足地走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時,突然想到,自己不知道怎么回家。但當她跨出校門時,看到何文黛 還在門口等著,心中的溫暖滿極而溢。“這將是我一生的朋友”,何慧嫻當時就有這樣的誓言,果然,之后何文黛何大衛成了何慧嫻家最好的朋友,多年來一直來 往,何大衛也成為《洛杉磯時報》和《今日美國》的駐京記者。
而就在何慧嫻上車后,何文黛把何慧嫻的記者證翻過來,把上面的句子翻譯給她聽:如果記者擅自進入運動員宿舍,將被取消采訪資格,而且將被驅逐出境。
畢竟1972年幕尼黑奧運會的悲劇太可怕,美國人不得不小心謹慎。
“我是后怕得不得了,如果被查出來,將是不得了的一件事。”幸好什么也沒發生。就這樣,何慧嫻完成了中國奧運新聞史上了不起的“零距離”采訪。四年之 后,“管家”又去漢城采訪奧運,當然她沒有再次冒險的沖動,因為也不需要了,那次中國女排名落孫山,她心里只有悲傷,“我們還以零比十五輸給俄羅斯”。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何慧嫻升任《新體育》總編輯,“我讓其他記者去采訪了。”
但何慧嫻和奧運會的緣份遠沒有結束,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起,她開始擔任代表團副團長兼新聞發言人,“中央部委中除了外交部,我們是第一個有發言人的”。
“何發言人”這角色穿越悉尼奧運、鹽湖城冬奧運、雅典奧運,“所以,加起來我一共經歷過五屆夏季奧運,一屆冬季奧運。我是記者出身,知道記者朋友需要什么,三天兩頭和記者通氣,和記者們關系非常融洽,加上袁偉民等領導對我很信任,我想怎么講就怎么講。”
只是后來很少有人知道,那位代表中國隊的溫文爾雅的發言人何阿姨,自己第一次采訪奧運就“觸犯天條”,這恐怕也是中美女排決戰的最值得一記的媒體花絮。
洛杉磯奧運的中美女排決戰花絮太多了。比如,那場比賽,張蓉芳為何愈戰愈勇?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那天中午她吃的是家鄉菜:麻婆豆腐和五香肉絲,喝的是酸辣湯。而“大廚”是《體育報》的名記顏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