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鳳凰衛視北京會館見到阮次山時,他剛剛做完節目。
他1946年出生,洛杉磯奧運會時,才38歲。“我當時一直被美國僑社及臺灣方面列為左派,因為我是第一個用中新社和新華社稿件的美國華文報紙總編輯。”
1981年起,阮次山擔任洛杉磯《國際日報》副總編輯,主持編務。“洛杉磯奧運前,當地的媒體幾乎是清一色親臺灣的。洛杉磯奧運會改變了一切,所以,這屆奧運會對美國華人社區的影響是里程碑式的。”
當時洛杉磯中文媒體,最大的有兩家,一是《世界日報》,平日發行量10萬左右;二是《中國時報》,七八萬左右,那時剛剛在美國開張,為了這次奧運會,派了35位記者到了洛杉磯,氣勢很盛;阮次山的《國際日報》平時發行量也就2萬份左右,和這兩大報不是一個檔次。
但在這次奧運會報道以及公共關系上,阮次山的檔次超過了所有對手。他辦了兩件大事,一是張羅了第一個中國代表團的歡迎會;二是他把《國際日報》變成了中國記者的新聞中心。
中國代表團分批到達洛杉磯后,當地舉辦了四五次歡迎會,但第一次歡迎會是阮次山的場子,最為轟動。
“當時中國代表團形象大使吳家瑋是我熟人,我和他聯系,他極為支持。”阮次山在華人社區的人脈幫了忙。這個吳家瑋在美國可謂大名鼎鼎,洛杉磯開奧運會前 一年,他剛出任舊金山州立大學校長,是美國有史以來首位華裔大學校長,后來也擔任過全美華人協會會長,再后來到香港出任科技大學創校校長。
那次歡迎會在華人區帕沙迪那的希爾頓大酒店舉行,“本來我打算在環球影城的希爾頓搞的,但后來那邊受到壓力,我就改到帕沙迪那了。”聽得出那時的親中親臺之爭還是很激烈,“歡迎會上,還有一些臺灣情報人員偷偷地拍照,我就對他們說,不用拍,我告訴你我是誰。”
由于這是比較特別的歡迎會,所以當地警方特別重視,聯邦調查局和洛杉磯警方都派員保護了這晚會。在比賽期間,親臺的那方還在《國際日報》門口涂紅漆,貼標語,阮次山也“笑納”,并把標語揭下來收藏。
那次歡迎會,東道花了幾萬美金,“錢是小事,關鍵這是第一場,后來大家都開始搶著辦歡迎會了。”阮次山要的就是這個“頭彩”。
第一場歡迎會榮高棠、魏紀中、屠銘德等官員都出席了,選手中有許海峰、吳小璇、鄒振先等名將。“那次與會者有七百人左右,中國隊來了近百人,場面很熱鬧。”阮次山長袖善舞,很有面子,用他愛說的一個詞:檔次不一樣。
至于《國際日報》變成中國記者新聞中心,則是阮次山的一舉兩得。一方面阮次山廣結善緣,和國內記者結下交情,國內記者人生地不熟,而且發稿困難,《國際 日報》編輯部的傳真機和電話線都幫得上忙。阮次山還提供盒飯服務,有時也叫哥幾個一起到唐人街吃個宵夜;另一方面,《國際日報》在奧運期間的報道篇幅急遽 增加,平時二十幾版一直飆升到120版,稿源除了阮次山自己平時的積累,就靠這些大陸記者。有大陸記者做后盾,《國際日報》的檔次又上去了。
“阮次山當時全文連載了我寫女排的《拼搏》,標題改成《中國女排奮斗記》,不過沒給我們稿費”。何慧嫻事后笑著說,“中國人重回奧運大家庭,在洛杉磯奧運會是大明星,最關注我們的有三種媒體,一是美國主流媒體,二是韓國媒體,三是臺灣媒體。”
中國女排可能是所有明星中的明星。顏世雄說的“團結就是力量”只是場上拉拉隊的體現,而在美國華人小區,包括唐人街和蒙特里公園,女排決勝擊敗美國隊后,鞭炮聲大作,這時已毫無“親中親臺”之分。而阮次山最牛的是,女排在回國前,全體到《國際日報》報社作客。
阮次山和女排的緣份很長。前兩年袁偉民出書,阮次山也捧場,把袁偉民請到鳳凰衛視的節目里懷了一下舊。
洛杉磯奧運會照亮了阮次山日后進軍大陸之路,也點燃了他久違的體育熱情。“在海外中文報紙的老總中,我體育是最好的。”阮次山從小就是校棒球隊的,做過投手,后來擔任外野手,看樣子速度和力量都不錯,最近他還想和臺灣同學合作,成立個兩岸中華職棒聯盟。
他和奧運的緣份也一直在延續,1986年,他親自帶隊到韓國,采訪了亞運會;1987年,他換了個碼頭,在《洛杉磯中報》任總編輯,又去了漢城奧運會。最過癮的可能是2008年奧運會。
“奧運會開幕式,三次彩排到正式演出,然后再是閉幕式,殘奧委會的開幕式和閉幕式,我都在現場。然后就是我在鳳凰衛視上的‘風云對話’,我采訪了來北京 看奧運的以色列總統、希臘外長、英國奧委會主席莫尼汗男爵。”在海外中文報紙的老總中,阮次山在采訪奧運的檔次上也無以復加了。
想想挺有意思,阮次山和練性乾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是政治記者,但偶而客串奧運,收獲比專業的體育記者有過之而無不及。兩人之間也惺惺相惜。那天阮次山知道我要見練性乾,給了我一張名片,特地寫下手機號碼,要我轉給練性乾,他倆的奧運采訪路分別在洛杉磯和漢城交集過。
“我曾建議阮次山走走梁厚甫的路子。”練性乾這樣回憶。梁厚甫是中國新聞史上首屈一指的華裔海外政論家。之所以這么說,因為阮次山在漢城奧運之后,開始 仗筆飄零海外寫專欄,一直到1999年去臺灣做英文報China News,一年后,報紙變成綠色的,阮次山自然要走人,結果到了香港,因緣際會,成了電 視風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