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面對世界經濟發展,既困難又復雜的2011年已飛快的過去,那么站在2012年新年伊始的起點上,如何管理2012年呢?
均瑤集團總裁王均豪從他專業的角度,給出他應對2012年的指向,以及集團重大投資項目的戰略管理和目標管理,并且以他特有的文學知識,有趣地解讀了他自身的思考和見解——

均瑤集團總裁王均豪接受采訪 中國經濟網首席記者 吳禮明 攝
中國經濟網上海2012年2月27日訊 (首席記者 吳禮明 通訊員 熊海鈞)曾榮獲“2009年度中國十大杰出CEO”及“2010年度中國十大創業領袖”稱號的王均豪,一時間成為媒體追蹤的人物。記者多次見到王均豪,一直想在他身上找點對企業家成長有價值的新聞。作為均瑤集團的創始人之一,王均豪負責集團的乳業板塊、房地業板塊、航空投資、電子商務和戰略管理,他非常忙。去年底,在同奔廣西南寧的幾天里,與王均豪交流,記者感受到,這位溫州企業家的言談處處都散發著“文化魅力”。當年從溫州蒼南龍崗小漁村走出來的他,如今已經成長為學者型的企業家了。從上海交通大學MBA畢業后,他把社會責任感放到企業經營的首位。
王均豪對記者說:“創業不能好高騖遠,發展要符合馬斯洛需求原理,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創業要學會復制別人的成功模式,更要自己創造出能被別人復制的模式,每個模式都可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市場的方向;創業雖然有精彩有樂趣,但是失敗也是創業過程中的家常便飯,不能逢敗即退,要做好失敗了重頭再來的準備,并堅持不懈地為實現目標去奮斗”。
人格和靈魂是從創業中形成的
王均豪,1972年10月15日出生在溫州市蒼南縣大漁鎮漁岙村,這是一個毗鄰海邊的小漁村。王均豪的夢想就是從這個小漁村起飛的。喜歡高爾夫和滑雪運動的王均豪,平日里喜歡翻閱《論語》,細品慢咂,便悟得了其中意味,那是透著他個性與智慧的靈性的閱讀。于是,他有了自己的座右銘:“仁者無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不是財大氣粗,而是膽大包天”,王均豪告訴記者,“溫州是一個流淌民營企業血液的地方,被譽為‘東方猶太人’的溫州人,好像什么都敢包,有包地的,有包海的,有包油井的,但是,我們就敢膽大‘包天’——1991年,我哥哥王均瑤就成立了均瑤集團以農民的身份開創私人包機業務,如此‘膽大包天’為中國農民開創航空業寫下了精彩的第一筆”。
“接著,均瑤集團就往乳業、賓館、航空及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并來到大上海安營扎寨,一切都是順其自然的發展”。王均豪介紹說。
這是王均豪過去創業履歷:1992年擔任溫州天龍包機有限公司業務經理;1994年擔任溫州均瑤航空飲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1995年擔任溫州均瑤賓館有限公司總經理;1997年擔任均瑤集團乳品有限公司總經理;1999年擔任均瑤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2000年擔任均瑤集團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2003年擔任均瑤集團副董事長、置業投資有限公司公司總經理;2005年擔任均瑤集團副董事長、總裁至今;其中2009年畢業于上海交大MBA碩士研究生專業。王均豪的履歷可謂燦爛,他的人格和靈魂就是從創業中形成的。
好良心是從對得起良心中固有的
王均豪除了與這個溫州小漁村一起成長外,還有與大哥王均瑤、二哥王均金一起在共赴創業路中成長。直到2000年,三兄弟的創業夢想,已完成了由物質向精神追求的轉變。2004年,大哥王均瑤過世后,王均金、王均豪兄弟倆帶領這個民營企業巨人繼續向前發展,將“均瑤集團”這塊金字招牌扛到了“百年老店”的高度。當然,這樣一份默契不是所有局外人都能夠理解的。
一次,在上海松江大學園區創業規劃大賽的報告會上,有同學問王均豪,你覺得什么時候是你最困難的時候?王均豪想了好久好久,在經歷內心的掙扎后,他的回答是“覺得最困難的時候,是大哥王均瑤去世的時刻”。
看得出來,這是一個他最不想涉及但卻又不得不談的問題——三兄弟一起創業,一起承受困難失敗,一起經歷成功喜悅,他們兄弟之間培養出來的感情,是那樣地深厚,那樣地牢靠。王均瑤過世那陣子,他覺得自己心灰意冷,曾經一度想把公司賣掉,只留下一塊房產,靠租金過生活……聽的出來,這是一種很悲傷的聲音。王均豪說,兄弟兩人痛定思痛之后,更加注重生命的意義,因為“紀念歷史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歷史未完成的,和現在正在做的,以及未來要做的事情做好。”
王均豪告訴記者,2005年均瑤集團己將未來發展定位為穩健打造現代服務業“百年老店”,開始投身現代服務業;2006年開辦了針對中高端消費市場的吉祥航空公司,并連續5年實現贏利,成為了我國民營航空公司的領導者?,F在,均瑤集團正按照自己的定位,期望通過多元化投資與專業化經營相結合的發展模式,以求“高素質人才、高質量服務、高技術運營,及高效益回報”。
談起走向創業之路經歷,王均豪坦言對三兄弟影響最大的是來自“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摸著胸脯問問自己,是否對得起良心”的父訓。“從我開始創業到二十幾年后企業能發展到今天這個樣子,我的家庭文化的作用是巨大的。”王均豪回憶道,雖然父母沒讀過書,但父親從小教育我們兄弟與人為善,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團結互助是我們這樣一個“家族企業”得以發展的保障,“我們家始終團結在以我媽為核心的中央周圍”,王均豪的幽默地說。
王均豪說,古人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急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王均豪每天都在儲存自已的思考,他的思考永遠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