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楊欽飚
“天空沒有止境,太陽底下是土地。”閱讀著名雜文家、作家、評論家徐迅雷先生的新作人物評述散文集《太陽底下是土地》,猶如在即將破曉的黎明時刻,聽到遠方傳來的一聲悠遠的雞鳴,曙光在即,耳目一新。全書用四個單元:鞠躬•盡瘁、時光•雕刻、春日•載陽、人間•慈航,敘寫古今中外,或名滿天下或平頭百姓的人物事跡,將一幅廣闊的時代畫卷展開在面前。人物即是時代的側影,他們在時代洪流中留下點點星光,供后人傳頌事跡,敬仰學習。
這本充滿人文情懷的時代畫卷,兼具文學性與專業性,讀來妙趣橫生。細細品讀書本,時間仿佛靜止了,在這個俗世間尋找到寧靜,智慧清泉般凌冽地穿透世俗的渣滓,直擊心靈?!短柕紫率峭恋亍酚脺厍槊}脈的筆觸,讓讀者窺見人類生活深邃的智慧。
且行且觀察,做人間溫情的記錄者
《太陽底下是土地》全書共有六十八篇人物事跡,貫穿古今中外,各行各業,歌頌他們身上在任何時空都需要珍視的人類最樸實的善良與純真。徐迅雷先生曾說:“我沒有高深的理論,只有樸素的經驗”。閱讀時能夠體會到深沉厚重的人文關懷,是徐先生愛與美的傾注,在冰冷的印刷字與溫暖的世界之間建立了一種溫情連結。《太陽照在大地上》的第一個篇章名為:鞠躬•盡瘁,講述的是為祖國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偉大之人,每一篇讀來都讓我動容。近兩年來的新冠疫情,從起初的人心惶惶到如今的冷靜應對,最感謝我們黨和國家的高效領導,其次便是感動于醫護人員的付出,讀此篇章,尤有觸動。伍連德,《中國百年戰“疫”第一人》,他為我國的公共衛生事業作出了歷史性的、開拓性的、里程碑式的杰出貢獻,他在中國的廣闊大地上書寫了懸壺濟世四個大字。戴自英、翁心華、張文宏,《師徒三代傳承的力量》,一敢醫,二敢言,師徒三代,薪火相傳。能者不僅多勞,能者亦能多言,講真話做實事的好醫生們!讀到《袁隆平:名可銘,非常名》時我的眼淚止不住流下來,袁老不僅是中國人的救星,更拯救了這世界上許許多多的。今年五月袁老去世了,“一日三餐,米香彌漫,飽食者當長憶袁公”,國士無雙,先生駕鶴仙去,天地泣淚,山河奔涌。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全書我認為最為經典的有三篇:廣濟醫院創辦人梅滕更的《從鞠躬到盡瘁》,紀念臺灣雜文家柏楊百年誕辰的萬字長文《綠島小夜曲》,寫予文學評論家白樺的《挺立向天空》。“大腦里的知識,手上的技能,心中的良知”,“廣濟之舟”梅滕更以他的良知和識見,帶來了現代醫學和現代文明;“美麗的綠島是人權的歷史”,柏楊是有愛的批評者,是超越時空和時代的;“時間的玫瑰最終會贈予真理,白樺是擁有真理的人”,起伏、人生跌宕,白樺俯首向大地、挺立向天空。
太陽底下是大地,在大地上尋找花朵
人過半百,讀書總是會聯想到生活,這里也有一些自己對《太陽底下是大地》這本書的理解。
人生寥寥,且歌且嘆且追求。徐迅雷先生在談到棄政從文的原因時說道:“再不干自己感興趣的事,這輩子就要廢了”。書中所寫的人物也全都找到了自己的心之所向,克服萬難終有所成就。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光匆匆,轉瞬即逝。網上有句話叫“熱愛可抵歲月漫長”,青年人們要在有限的人生里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白發蒼蒼回憶起時才不留下遺憾。
旅途漫漫,回歸人性的溫情。在人生這條道路上,起初作為孩子的我們對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懷抱一顆真心卻屢屢碰壁,受傷的心靈只能自己療愈,漸漸地我們學會了堅強,建起一面銅墻鐵壁來保護自己,卻也遺忘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暖?!短柕紫率谴蟮亍穼⑦@些卓有成就的人身上的奉獻精神娓娓道來,也正是閱讀時感到的溫情之所在。每一次大難面前,我們都被團結起來的中華民族所感動;每一次“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時代楷模”的頒獎禮上,我們都為這些奉獻自我的鼓掌喝彩。那么或許在生活中,我們能夠在細微之處關心他人,讓這個本來寒冷的世界能夠多些溫暖。
為人民創作,堅守純真的 “守望者”
“從天空到大地,多少人物,需要陟罰臧否;從歷史到未來,多少啟思,在此縱橫捭闔。”讀完《太陽底下是大地》,我才真正明白了徐迅雷先生的母校麗水學院對他的評價:“只要祖祖輩輩堅守的底線還在,徐迅雷先生便一直是那‘麥田里的守望者’;守望詩意,守望重建;為大地而寫作,為蒼生而寫作”。徐迅雷先生有大愛的情懷,心里裝著百姓,扎根在人民之中,為人民創作,堅守著心中的那份關于人類的永恒的詩意!《在大地上尋找花朵》是徐迅雷先生另外一本頗受好評的散文集,無論是“在大地上尋找花朵”還是“太陽底下是大地”,都讓我感受到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面對世界,面對生活,心中謹記就算低頭走在大地上,不要忘記尋找花朵,也不要忘記頭頂就是萬丈光芒。此文以“在大地上尋找花朵”為題,正是這樣一個美好的期望。“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人民日報大地副刊編輯、文藝評論家虞金星先生說:“這個世界有亮度的魂,照亮作者的精神,也照亮讀者的精神。”讀完《太陽照在大地上》,像是一束純凈的陽光照亮了我被陰霾籠罩的心,“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世事繁多,當被攪亂了心弦時,我們應當返回到真誠的書本當中,汲取靈魂最初的純真。
徐迅雷,原杭州日報評論部主任,現任杭州日報首席評論員,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兼任專家、浙江理工大學史量才新聞與傳播學院兼職教授,浙江省雜文學會副會長、杭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新聞獎獲得者。已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在大地上尋找花朵》等著作共8部,另出版有《只為蒼生說人話》《讓思想醒著》《中國雜文(百部).徐迅雷集》《相思的卡片》《敬畏與底線》《知知而行行》《以文化人》,以及與徐鼎鼎的合集《認知與情懷》、編選的《現代大學校長文叢.梅貽琦卷》等。